淺談「抽動症」及「妥瑞症」
兒童神經科 林聖興醫師
「抽動症」(Tic)的表現,有可能僅是單一症狀,例如不自主眨眼、甩頭、聳肩,或者手腳抖動,其中一種;也有人表現清喉嚨、類似咳嗽聲,或是發出擤鼻涕的聲音,但是實際上沒有痰與鼻涕。有以上任何一項症狀,皆屬抽動症,若有兩項或更多項,英文寫為Tics,字尾加s代表複數型。
「妥瑞症」(Tourette’s Syndrome),也有人講「妥瑞氏症」、「托雷氏症」、「吉利德拉托雷氏症」,中國大陸稱為「兒童抽動穢語綜合症」,皆是相同病名,然而許多小朋友僅有輕度症狀,極少使用「穢語」罵人。
「妥瑞症」的診斷標準,須符合下列每一項條件:
- 初次出現抽動症狀的年齡在18歲以下。
- 確認不是藥物(像是興奮劑、支氣管擴張劑)的影響,也不是其他疾病(如「亨汀頓舞蹈症」或「病毒後腦炎」)。
- 「動作型」Tic,「聲語型」Tic,兩種皆有;不同期間輪流出現也算。
- 從症狀開始出現後,可能症狀曾經消失或類型轉變,前後時間達一年以上。
若未完全符合這四項條件,僅可歸類在「抽動症」範圍,不能稱為「妥瑞症」。然而,有許多家長們,沒聽說過「抽動症」,或者聽到「抽動」以為是「抽搐」、「癲癇」,有的醫師簡單地講「妥瑞症」,因為「妥瑞症」是在新聞及網路社群中,比較常出現的語詞。
符合「妥瑞症」診斷條件的小朋友,大約1/3會完全緩解,1/3部分緩解,1/3症狀會持續到成年。隨著年紀增長,愈懂得如何修飾症狀,讓旁人不會感到奇怪,例如手不自主抖動而突然舉起,察覺後,摸摸自己的頭髮,裝作沒事。
有的家長,聽到自己的小孩有「妥瑞症」,查看網路文章,恰好看到少數案例,症狀嚴重,會擔憂孩子未來不確定的變化。實際上,門診看到的小朋友們,多數是症狀輕微,服用「維生素B6」可能就得到緩解。若症狀較嚴重,目前常用低劑量「安立復」(Aripiprazole)治療,當症狀減輕,可以降低劑量或停藥。也有其他藥物能夠減少症狀發生。
在考試前,或預備競賽期間,症狀可能明顯加重,等考完或比賽結束,又自然無事,這表示心理壓力會有影響。無論診斷為「抽動症」或「妥瑞症」,使用的藥物幾乎相同。而「妥瑞症」有小部分合併「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或「強迫症」,需搭配心理輔導,或加用其他藥品。
日常生活中,避免巧克力、甜食、飲料、油炸物,有助緩減症狀,若很難完全避免食用,要先作到限量攝取。管理螢幕使用時間,像是看手機、平板、電腦、電視,30分鐘眼睛就要離開螢幕,也會有幫助。家長給予心理支持,建立安全感,讓孩子具有自信心,抽動的各項症狀也會自然減少,不一定要靠藥物,甚至維生素B6也不一定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