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醫院都沒有病人
有一次外賓來醫院演講,彭院長問台下的聽眾說:「蓋醫院的目的是什麼呢?」我捫心自問,其實,一位醫師最大的心願是希望醫院都沒有病人,加強預防疾病與衛生教育的工作,雖然很多疾病無法完全避免,但由衷希望大家不要生病。
我選擇中國醫大兒童醫院
中國醫藥大學是自己的母校,當時在這裡實習,後來申請去其他醫院當 PGY,換個環境才發現每家醫院都不盡相同,中國醫藥大學醫院體系結構比較完整,學校是很重要的支柱,師資陣容堅強,不論是在臨床工作上很出色,在教學方面也是相當完整,就像師徒制一樣,老師教你甚麼,你就學習甚麼,但是學習過程中,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對日後的我們產生莫大的潛移默化。
一個人的身體好壞跟腸胃道健康有很大的關係,腸胃道牽動全身的各種系統,在腸胃道健康的情況下,吃什麼東西都能夠吸收,我一直都對腸胃系統相當有興趣,從小朋友的生長發展來看,從液狀的母乳、副食品到固體食物,其進食模式變化很大。我現在是研究醫師,未來想要專研兒童腸胃科這個領域,更深入的了解疾病,更熟練技術層面。我和學長經常會討論特殊個案,他們從不藏私,將經驗分享給我。諸如疾病的發生有特定的原因,部份是可以避免的,但大多數原因不明,要預防很難,隨著大家衛生習慣的改變、自費疫苗注射等;退燒藥本身也會有毒性,若小朋友對藥物過敏,又攝取大量藥物時,就會出現副作用感染的狀況。
爸爸也能自製嬰兒副食品
我孩子的副食品都是我自己調理的,許多新手父母都會很困擾,4~6 個月大的寶寶到底要吃什麼副食品呢?一開始是將米粥做成冰磚,十倍粥、七倍粥、五倍粥的變化,我認同不用刻意幫孩子另外準備食物,假如桌上有豆腐,因豆腐屬於比較軟的食物,可以壓碎後給孩子吃。然而,台灣的水果甜份太高,若太早期讓孩子接觸果泥等甜份較高的副食品,則會影響日後的飲食習慣,在臨床上我們觀察幾乎很少遇到小孩不吃餅乾糖果,大部份都是不吃青菜,所以應該把握少量多樣化的原則多加嘗試各種食物。
如何兼顧家庭與工作?
我鮮少與家人提起公事,因為老婆也在工作,白天便請父母幫忙照顧孩子,下班之後才是我和太太跟小孩相處的時間。若有任何工作上的負面情緒,通常很快就會忘記,我總覺得事情過去就過去了,多想也沒有什麼助益。我特別看重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例如一個學校的校風好壞,再來是人際關係的培養,我懂得父母的身教很重要,影響孩子一生甚大,所以,我花許多的時間陪孩子養成生活好習慣,像一歲多的兒子絕對不會吃掉在地上的任何東西,讓我們很放心。
查證的態度與堅定的決心
曾經有一個小女孩從加護病房轉到一般病房,當時懷疑是泡疹病毒型腦炎,感染非常嚴重,在加護病房住了一段時間,只是生病的過程對小女孩產生了莫名的影響—她忘記爸爸是誰了!還是 PGY 的我正納悶病情的發展怎會如此曲折離奇,看著她的父親不勝唏噓。主治醫師決定再做一次治療,令人喜出望外,小女孩居然認得她親愛的爸爸了。這一個事件在我內心投下核彈一般的震撼,我決定成為一位帶來盼望的兒科醫師。
現代社會的網路上資訊氾濫卻也充斥錯誤知識,如果囫圇吞棗,一看到就當真,便很容易誤導自己;面對這樣顛倒是非的環境,我會先過濾訊息從何而來,思考做多方面的判斷。不隨波逐流,不以訛傳訛,當有足夠的證據,我才會相信。帶著懷疑與查證的態度,堅持在每一段努力的過程,成就我為一位好爸爸醫師。
專訪/兒童腸胃科 陳浚穠 醫師
撰稿/郭姵吟 執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