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對民眾來說是很陌生的,因為在台灣的發生率不高,只是一旦感染,其致死率和併發症總會令人害怕,嚴重度如同發生率較高的國家一樣,如果沒有接受適當治療,死亡率可以高達五成!
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腦膜炎稱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常見症狀有發燒、劇烈頭痛、噁心、嘔吐、頸部僵直、畏光及其他神經學症狀,通常是突然發生,而且後續病情變化非常快,常常來不及治療,尤其是嬰幼兒的感染,初期表現既不特定也不明顯,可能會出現煩躁不安、食慾不振、發燒、噁心、嘔吐、嗜睡(<1歲的嬰兒)、肌肉張力低下(<1歲的嬰兒)等症狀,很難在第一時間發現病因,其病程在24小時內可以從輕微非特定症狀惡化到死亡,更可怕的是,即使早期診斷並投予適當抗生素治療,各年齡層的倖存者中仍多達20%可能會出現永久性的後遺症,包括神經障礙、肢體和手指截肢、聽力損失和癲癇等問題伴隨餘生。
人類是腦膜炎雙球菌在自然界中唯一的天然宿主,約有10%的成人以及25%的青少年鼻咽帶此菌且無症狀,因為這些帶菌者沒有症狀,所以無法依特定症狀做防治,在密集群聚的生活型態下,例如托嬰中心、學校宿舍、軍營等環境,就可能藉由飛沫或口水接觸引起此疾病的傳播和流行,針對此高重症率及高致死率的侵襲性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接種疫苗。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在世界各地都有疫情,特別是在非洲已經流行超過100年了,從1960年代開始,全世界使用疫苗讓疾病發生率大幅下降,大多數侵襲性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病例由6種血清型引起,分別為A、B、C、W、X、Y,疫苗是根據這些血清型所研發;該接種哪種疫苗,可以參考居住地或即將前往旅遊的地點之好發血清型來施打,以台灣為例,過去15年的統計資料顯示發病者有80%為B型的感染,而且和許多國家一樣,小於一歲的嬰兒B型的感染比其他血清型還高,因此會特別建議嬰兒接種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有別於ACWY型的多醣體疫苗在過去難以開發出適當疫苗,隨著科技進步,新型B型腦膜炎球菌疫苗終於在2013年陸續上市歐美,台灣也在2021年6月核准通過藥品許可證的申請,希望藉由疫苗接種減少遺憾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