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 兒童醫院
兒童急診科 備任主治醫師 郭倍全
兒童戲水傷亡多
炎炎夏日到來,到海邊及河邊戲水、游泳是很受歡迎的消暑活動,正因為如此,每年一到了夏天,溺水事件頻傳。國際衛生組織(WHO)在「世界防溺指南」提到,每年全球約有37萬人因溺水而死亡,其中有超過一半低於25歲,而且5到14歲兒童為溺水高危險群,且為5歲以下幼童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經由內政部的統計指出,全臺水域事故人數從2015年的594人,逐年增加至2019年的948人;2018年臺灣兒童及青少年的死因中,意外之淹死及溺水占了第三位。溺水時,冷水引起的咽喉痙攣與大量水份灌入肺部,均可使人體無法呼吸而窒息,腦部因而缺氧受損甚至死亡,這致命的過程往往只有短短幾分鐘。目前治療缺氧性腦病變仍是現代醫學上一大挑戰,大部分溺水的兒童都有嚴重腦缺氧的後遺症,因而影響正常的生活機能。因此家屬必須特別注意兒童及青少年溺水相關議題,以避免兒童及青少年溺水憾事的發生。
(圖片由內政部提供)
溺水的主要原因
溺水造成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提供常見造成溺水的原因:
1.穿著牛仔褲下水〈吸水後笨重的牛仔褲往往就是拖住泳客的致命傷〉。
2.岩石濕滑、隱石滑動、間距大〈導致被水沖走或卡住石縫的意外〉。
3.水溫差異大、水冰冷〈導致抽筋〉。
4.漩渦暗流多〈導致被水沖走〉。
5.河床落差大〈驟然凹陷陡降,導致被水淹沒或沖走〉。
6. 豪雨山洪暴發〈導致被水沖走〉。
7. 嗆水而引起的慌亂〈影響泳姿,造成溺水〉。
8. 不諳游泳而誤入深水區〈造成嗆水後溺水〉。
9. 游泳過量、逞強好勝、體力不支〈造成嗆水後溺水〉。
如何避免孩子溺水
遵守6條安全措施,安全度過快樂假期:
- 在海邊、游泳池、湖泊旁時,一定要讓孩子穿上兒童充氣游泳衣、戴上臂圈。一定要當心游泳圈或者其他充氣物品(游泳毯、充氣船)的潛在危險,它們無法保護孩子,使孩子避免溺水。
- 在開放性水域時(溫泉、噴泉、水池等),不要讓孩子游到您的視線以外,即使孩子戴著臂圈在水邊玩耍時。不要把幼兒的監護任務託付給年長的孩子。作為成年人以及父母,您才應該是監護責任人。
- 不要把孩子一個人留在水裡。您和孩子一起洗澡的時候,千萬不要讓孩子超出您的視線範圍。短短3分鐘,他就有可能靜悄悄地在深度僅有20厘米的水中溺死。
- 帶著孩子游泳時,優先選擇有監控的游泳區域。當你們到達度假地時,也要了解清楚海浪、水流、潮汐的特徵,因為有些區域可能很危險。
- 父母和孩子也應該知道自然水域游泳安全知識,告訴兒童不要在沒有成人看管下單獨游泳。同時,為了確保一天中的游泳環境沒有危險,要經常查看天氣預報。
兒童發生溺水危險的十大徵兆
未滿1歲的嬰兒最容易溺水的地方是家中的浴室,洗澡時由於大人的疏忽,不慎在浴缸或浴盆中溺水。1~4歲的幼童最常發生溺水地點是在游泳池。很多家屬以為自己在旁陪伴就不會有溺水事件的發生,但其實小朋友可能正處於溺水的狀態而家屬並不自覺,以下提供可能發生溺水危險的十項徵兆來幫助家長們:
1、頭部沒入水中或嘴與水面平行。
2、頭部往後傾斜且嘴巴張開。
3、眼神呆滯、空洞,無法聚焦。
4、眼睛緊閉。
5、頭髮遮住前額或眼睛。
6、身體呈現垂直且沒有腿部動作。
7、過度換氣或喘息。
8、試著游往某一個方向,但卻無法前進。
9. 試著翻滾身體。
10. 像在攀爬看不見的樓梯。
遇到溺水時怎麼辦
為了防範因戲水可能發生的危險,國健署提供防溺五步,提醒民眾把握溺水時的搶救時機:
一、叫:大聲呼救。
二、叫:呼叫 119、118、110、112。
三、伸:利用延伸物(竹竿、樹枝等)。
四、拋:拋送漂浮物(球、繩、瓶等)。
五、划:利用大型浮具划過去(船、救生圈、浮木、救生浮標等)。
結語
「預防勝於治療」避免到危險場域戲水及具備溺水可能原因的相關知識才是最重要的!如要去戲水,請到交通部觀光局或教育部體育署全國運動場館資訊網水域資訊都可瀏覽查詢合法的水域遊憩活動場所,才能夠開開心心的玩水,平平安安的回家!
轉載自中國醫訊